加强和保护泰国内陆渔业资源

泰国内陆捕捞渔业每年的产量约为100万吨。为维持生产,本署已推行各种资源增值及保育措施。本署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进行环境工程,二是减少鱼类的数量;另一项措施是实施休渔及管制渔具,以保育鱼类。早在20世纪50年代,鱼类放养计划就一直在进行。鱼类放养项目完全由政府资助,放养的物种包括本地和外来物种(中国和印度的主要鲤鱼以及尼罗河罗非鱼)以及巨型淡水对虾。异国情调的鱼通常被储存在村庄的池塘里,在生产和经济上都显示出良好的回报。另一方面,在大型水体中储存的外来鱼类只占捕获量的一小部分。尽管捕回率较低(

在本地鱼类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方面,未观察到放养鱼类对生态系统的显著影响。然而,有经验表明,利用孵化场种群进行种群改良导致了野生种群遗传变异和遗传同一性的丧失。对更好的做法的主要限制是体制方面。这是因为在用户参与度非常低的情况下,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对这些蓄水水体更广泛的生态系统过程的有限了解也是改善增强的主要限制。讨论了改进这两种实践的方法,并推荐了新的方向。

Creative Commons归因。

相关的

加强和保护亚洲内陆渔业资源专家研讨会

参加东南亚内陆渔业资源增强和保护专家研讨会,芭堤雅,2010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内陆渔业资源由于水工程项目、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跟雷竞技粮农组织和NACA于2月8日至11日在泰国芭堤雅召开了一次专家研讨会,审查加强内陆渔业资源和养护措施。来自10个亚洲国家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分享经验和教训。需要进行区域合作,以促进对目前内陆渔业资源加强和养护措施的评估。